酆泉狱主摄天魔。
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
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
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
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
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
下泉狱主摄古伏尸。
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
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
这是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内容,但是其意思到底是什么呢?九泉里的黄泉跟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地府黄泉川是一样的吗?
九泉汇聚成奈何,孟婆用奈何桥水加以秘方炼制孟婆汤。
真心不懂,没法作答。
宋代道学家路时中,编著了道藏典籍《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其中写了:
酆泉狱主摄天魔。
衙泉狱主摄不职典祠。
黄泉狱主摄山魈精魅。
寒泉狱主摄江湖水怪。
阴泉狱主摄血食邪神。
幽泉狱主摄山林毒恶。
下泉狱主摄古伏尸。
苦泉狱主摄师巫逆鬼。
溟泉狱主摄刑亡横死。
但实际上九泉这个词始发于黄泉,为什么叫黄泉呢?
因为古代的人凿井,凿深了,水拌黄泥出来,给人一种地下的泉水是黄泉的感觉,而历来人去世之后都是下葬,所以说是黄泉路,久而久之,就用黄泉代指另一个世界了。
汉·阮瑀写了首诗叫《七哀》:“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是九泉较早的出处了。
九在古汉语常被用作表示多,九泉就是很多泉水,就是冥河之源。而后来被人们说多了就成了俗语,通常意义上的九泉就是黄泉。
先秦时期黄老道家的代表列子,列子以九泉比喻达到终极圆满的九种人生境界与修道方法。
“鲵旋之潘为渊,止水之潘为渊,流水之潘为渊,滥水之潘为渊,沃水之潘为渊,氿水之潘为渊,雍水之潘为渊,汧水之潘为渊,肥水之潘为渊,是为九渊焉。”
所以在道家的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与九有关的演义,九渊不是九泉,但是九九之数相同。《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所说的九泉,是各种道教神仙的职称,他们掌管世上不同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因为道教主持降妖伏魔,道士要降魔,必须要请神,而针对不同的妖魔,必须请不同的神,九路冥狱之主,便是写来给人求请的。
大道至简,万法归一,九泉之下,渺远之地。
诸般神话,也是劝人向善的臆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