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用+1
已投票
-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火炬,又称火把,是一种用来照明和传送火的工具。一般为木棒一端绑上易燃的物品(如浸有油脂或沥青等的破布)制成。在建筑内部使用的时候可以插在墙上的架子里,野外使用则为手擎。传统上火炬象征着光明、启蒙。
- 中文名
- 火炬
- 外文名
- torch
- 类 型
- 容器
- 作 用
- 传递圣火
- 常 用
- 奥运圣火传递
- 1 圣火来源
- 2 神圣象征
- 3 传递的复兴
- 4 特殊性
- 5 传递路线
- 6 科技之光
编辑
在雅典,人们举行赛跑向包括普罗米修斯在内的众神表达敬意。这些赛跑是为了纪念普罗米修斯偷盗火种的壮举,他在传递火种的同时,也将智慧和知识传播给了人类。参加赛跑的人们交相传递圣火,而只有第一个达到圣坛的比赛者才享有荣誉重新点燃圣坛的火焰。
全希腊运动会上从未组织过圣火传递或赛跑。在运动会开始之前的一个特定时间,头戴橄榄冠的信使们就在其他各城市宣布比赛的确切日期。信使邀请这些城市的公民来到奥林匹亚城,并宣读《神圣休战协定》——在运动会期间停止战斗的约定。在神圣休战期间,运动员和观众可以放心无忧地前往奥林匹亚。
1928年奥运会圣火是在体育场内点燃的,并在整个奥运会期间(5月17日至8月12日)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马拉松入口塔顶的圣火坛内熊熊燃烧。
由于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交替举办,所以奥林匹克圣火每隔两年便会重新点燃一次。在古老的奥林匹亚城举行的传统仪式上,一位女祭司在随从(即“圣女”)的协助下,点燃圣火。
[1]
编辑
作为一种神圣的象征,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火在希腊历史上代表着创世,再生和光明。在希腊神话中,火是赫菲斯托斯的神圣象征,是普罗米修斯从宙斯手中偷得赠送给人类的礼物。
火炬(18张)
在古奥林匹亚城的议事大厅有一个供奉赫斯提亚的祭坛,祭坛的圣火是用凹面圆盘或镜面聚焦太阳光点燃的。圣火永不熄灭。采集圣火的过程非常简单,但是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凹陷的光滑平面能够将阳光汇集到焦点,最高女祭司将火炬伸到焦点处,就能够将其点燃。
古希腊人举行火炬传递比赛,参赛者须传递火炬直到终点。古希腊火炬传递的宗教仪式每四年举行一次以祭奠女神雅典娜。圣火的力量由火炬手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传递。火炬传递的起点是普洛米修斯的祭坛,终点是设于古雅典卫城的女神雅典娜祭坛。当时的火炬传递由40位来自10个雅典人部落的青年来完成,全程一共2.5公里。
现代奥林匹克圣火点燃仪式与古希腊的相同,也是由女祭司在奥林匹亚点燃的,同时宣读运动员誓言。随后奥运圣火将授予第一位火炬手,这也标志着火炬传递的正式开始。如今,奥运火炬传递的力量仍然影响打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编辑
作为庆祝奥运会开幕仪式的一部分,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复兴是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的,至此以后每届夏季奥运会都要举行火炬传递活动。当时柏林奥运会火炬传递由第一火炬手!Konstantine Kondylis 从奥林匹亚开始传递,直到终点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奥林匹克火焰的神圣力量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也成为奥运会开幕的前奏。
点燃步骤
借助一个抛物柱面反射镜采集太阳光点燃火炬。当圣火燃起后,女祭司将高高举起火炬,然后庄严地将其置入位于赫拉神庙遗迹之前的粘土坛内。
圣火将被传递给第一位火炬传递使者,他所持的火炬是由奥运会主办城市精心设计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独一无二的火炬。
关于奥林匹克圣火,有一个特别的协定,即如果在奥运会闭幕仪式之前,奥林匹克圣火意外熄灭,那么可以通过保存在一个特制灯罩里的备用圣火将其重新点燃。
尽管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就开始引入奥林匹克圣火,但直到1936年德国柏林的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才开始举办第一次奥林匹克火炬传递仪式。
每届奥运会组委会负责设计与众不同的火炬,然后制造火炬传递所需的足够数量的火炬。圣火从一个城市传递到另一个城市,直至到达主办城市的奥林匹克体育场。
2008年奥运火炬
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柏林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编辑
届时能否在海拔8844.43米高的珠峰峰顶看到奥运火炬熊熊燃烧的火焰,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08年,北京市科委主任马林透露,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确保奥运火炬成功燃烧在珠峰峰顶,届时火焰将清晰可见。
[2]
马林透露,北京在申奥的时候,郑重地向国际奥委会承诺,要以共享奥运、共享和平为主题,把不熄的圣火送到珠峰峰顶。在珠峰,常规条件下风速为16至17米/秒,也就是八九级的大风,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马林说:“在这样条件下能不能把火点燃,点燃之后燃烧的火焰能不能被电视画面展现出来,都有很大的困难。这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课题。”
[2]
据了解,北京奥运会火炬燃烧系统可抵抗11级大风和数倍于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火炬燃烧的火焰可达20至30厘米高度。并且吸取了往届奥运火炬的优点,取得多项技术创新,如火焰可靠稳定,抗风雨能力强;火焰饱满飘逸;燃料储存安全,燃料无毒、无污染,充分体现了对环境的关爱和保护。
据马林介绍,2006年1月,奥组委正式确定了相关方案,开始筹备相关的试验。当年9月1日到9月20日,相关部门组织了首次实际测试,并做了一些改进。2007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把火炬送上了峰顶,效果很理想,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这次登顶取得的数据基础上,对火炬进一步改进,最后的极限测试已经完成。
马林说:“我们有充分的把握,火炬一定能够在珠峰点燃,而且会在珠峰让大家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
火炬中的主要成分是丙烷
1、燃烧时火苗高,能在200米外看见
2、能在雨天燃烧,不影响火炬传递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之所以把丙烷作为燃料,是因为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而且温度范围比较宽。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一种清洁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
编辑
编辑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这一颗有力的心脏。
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这颗心脏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圣火继续燃烧
[4]
。
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奥林匹克圣火 .百度百科.2020-03-22[引用日期2020-03-29]
- 2. 马林:奥运圣火登顶珠峰没问题 届时火焰将清晰可见 .新浪体育.2008年02月27日03:35[引用日期2020-03-29]
- 3. 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 .百度百科.2019-05-20[引用日期2020-03-29]
- 4. 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中国纸卷”点燃奥运圣火(组图) .搜狐新闻.2007年04月27日02:11[引用日期2020-03-29]
- 5.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新浪新闻.2007年04月27日05:06[引用日期2020-03-29]